開欄的話:
學生的成長成才,需要學校、家庭、社會多方協(xié)同,形成合力。校長教師是教育的踐行者、學生的引路人,名師名校長更是引領著教育改革發(fā)展的潮流和方向。
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、全省教育大會精神,更好發(fā)揮名師名校長示范、引領、輻射作用,四川省教育廳近期組織了2019 年四川省中小學教書育人名師和名校長撰寫育人故事、分享心得體會,旨在引導全社會凝聚共識,共同擔負起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責任;引導廣大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,當好學校教育“同盟軍”;引導廣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,爭做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。
即日起,教育導報全媒體平臺將開設“名師名校長講育人故事”專欄,持續(xù)刊發(fā)名師名校長的精彩見解和育人故事。敬請關注!
講方法、善引導,給青春期孩子最好的教育
四川省中小學名校長 瀘州老窖天府中學 張如栩
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必須接受三種教育:小環(huán)境的家庭教育、亞環(huán)境的學校教育和大環(huán)境的社會教育。人們常說,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。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,愛孩子,但該怎樣愛孩子?這是每一個學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都必須共同思考和探索的問題。“僅有愛是不夠的?!庇绕涫钱敽⒆犹幱谇啻浩凇稗D(zhuǎn)型成長”階段,不少家長會感覺到家庭教育的乏力與無奈。如何認識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?如何采取正確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,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密切配合、協(xié)調(diào),形成教育合力,促進學生的成長?
了解孩子的年齡特征,與孩子有效溝通
所謂青春期,一般指12—18歲這段時間,正是孩子上中學階段。這個時期,孩子的生理發(fā)生急劇的變化,性發(fā)育走向基本成熟,情感豐富、強烈,情緒易波動,容易興奮、沖動,心理不穩(wěn)定,對人對事的看法易走極端,容易感情用事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既非“小孩”也非“大人”,半幼稚半成熟,往往最“自以為是”,以為自己什么都懂,其實涉世未深,對社會的認識水平有限,很多事情都不懂,是具有“初步民主意識”“獨立傾向”“成人感”的未成年人。這一時段,是孩子成長的“煩惱期”“危險期”,也是最佳可塑期,在這一時段中,如果家長和學校引導、教育得法,促成學生養(yǎng)成健康心理、健全人格和心智,就會為其一生的發(fā)展奠定堅實的基礎。
要有效引導、教育孩子,家長首先要能和孩子有效地進行溝通。而要做到這點,學會傾聽是關鍵。有的家長忽視了孩子的心靈需求,只注重給吃、給穿,表面上好像關懷得無微不至,實際上忽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,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;還有一些家長,工作很忙、很辛苦,應酬也不少,往往沒有時間或者沒有心思和孩子交流。但是,家長們一定要記住,在孩子身上投入時間是值得的,不要借故自己忙,或認為孩子的事很幼稚而缺乏耐心。盡可能地在每天下班回家后,抽出一段時間和孩子聊聊天,聽孩子說說他想說的事。青春期的孩子,尤其是獨生子女,在家缺乏年齡相近、有共同語言的伙伴,比較孤獨,如果父母再不理解、不理睬,孩子就會很封閉,孩子的錯誤認識、不良習慣就難以及時被發(fā)現(xiàn)和糾正,等到問題較大時,想扭轉(zhuǎn)乾坤就難了。
值得一提的是,青春期的孩子思維能力在增強,獨立意識在增長,凡事都愿意自己用心去體驗和感受,自己拿主意,這就是“心理斷乳”,是成長的表現(xiàn),這時,孩子容易出現(xiàn)“青春期閉鎖心理”,即自我封閉,不輕易向父母敞開心扉,對父母態(tài)度冷淡,性情孤僻,這就特別需要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,尊重孩子的人格、獨立意識和自尊心,盡量用平和的、平等的、朋友似的口吻與孩子交流,盡量不采取權威式的、嚴厲的管教方式和語言刺激,盡量采用春風化雨、和煦溫暖、循循善誘的引導方式。尤其當談到孩子的錯誤和不足時,要鼓勵孩子說出實情和真實想法,要讓孩子感到和你交談沒有“被懲罰的威脅”,這樣他才會打開心靈,你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(nèi)心世界,自然地把孩子引向正確的認識和方向。父母要能寬容、善疏導、勿發(fā)火,不要一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就劈頭蓋臉地訓斥孩子一通,把“傾聽交流”變成“批斗大會”,甚至迷信“武力”,如果這樣,以后要想再從孩子那兒聽到真心話就難了。家長如果能基本做到和孩子無話不談,毫無保留,有效溝通,這樣的家長和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。
塑造孩子健康人格,需采用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
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呢?就這需要家長在了解孩子年齡特征的基礎上,改進并采用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。
家庭教育中最常見的錯誤方式,有以下三種:
一是“高壓強制型”。即父母對子女采用的是嚴厲高壓的教育方式,父母從自己的主觀經(jīng)驗出發(fā),強制命令,迫使孩子順服,力圖讓孩子走上父母設計的軌道。這種方式,父母和孩子之間缺少溝通交流和相互理解,并常伴以打罵、體罰等不良方式,結(jié)果是孩子或怯懦膽小,或逆反對抗。
二是“溺愛縱容型”。即父母對子女寵愛有加,嬌慣縱容。孩子成為家中的“小皇帝”,結(jié)果多導致孩子極度自私任性,養(yǎng)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惡習,缺乏感恩之心及社會規(guī)則意識,時間稍長、孩子稍大,家長往往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管不住孩子了。
三是“放任自流型”。此類型較易見于單親家庭或父母外出打工家庭。往往是父母離異導致的家庭結(jié)構(gòu)不健全,或一些父母忙于工作,把為家庭掙錢當成了對孩子的愛;或父母雙方都缺乏責任心,缺乏對孩子的有效關心和教育,導致家庭成員間親情比較淡漠。此類型下的孩子個性心理發(fā)育往往最易扭曲,特別容易出現(xiàn)交友不當或沉迷網(wǎng)絡不良內(nèi)容,誤入歧途,甚至違法犯罪的現(xiàn)象。
所以,青春期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方式應該是“開明教導型”,此類型家長一般自身具有良好文化素質(zhì)、心理品質(zhì)和很強的家教責任心,能夠做到身教、言教并重。父母對孩子有耐心,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強,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能平等交流,講道理、講方法、善引導、重說服。這種家教方式效果相對較好,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。
特別需指出的是,完整的家庭教育方式必須包含恰當?shù)摹皯徒洹辈拍茏龅浇坦芙Y(jié)合,避免嬌慣放縱。所謂“懲戒”,不是簡單指父母對孩子的“暴力鎮(zhèn)壓”,打罵或者體罰,而是指父母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就讓孩子明白,他應該做什么、什么事不能做,為什么不能做,一旦做了,他將會失去什么,受到什么對應的懲罰,應該把對孩子的物質(zhì)待遇、獎勵承諾、娛樂休閑機會等與他的行為表現(xiàn)掛起鉤來。一旦孩子表現(xiàn)不佳,在進行說服教育的同時,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“失去的痛苦”,只有這樣,孩子才能逐漸懂得必須對自己的言行負責,才能逐漸學會珍惜,學會努力爭取,而家長也才能有效地在孩子出現(xiàn)小過失、小錯誤時就予以有效的糾正,并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,進而防止孩子犯更大的錯誤。小過不懲,小事不糾,孩子毫無怕懼或惋惜之心,則必會弱化家庭教育的力量和效果,助長孩子由“小惡”走向“大惡”。那種在孩子出現(xiàn)小過小錯的時候以自己太愛孩子、“心太軟”或“孩子還小”“樹大自然直”為理由放棄懲戒教育的家長,可能正是“以愛的動機”而構(gòu)成了“害的實質(zhì)”。所以,有策略的嚴是對孩子最大的愛,無原則的寬是對孩子最大的害。一個正常的家庭中,既要有民主,也必須有權威,既要有對孩子人格的尊重,有耐心細致的說理教育,也必須要有家法、講家規(guī),樹家風,教管結(jié)合,這才是正常的親子關系,這才是成功家教的前提。
英國教育家赫·斯賓塞指出: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能缺席的。孩子一旦降生,他既屬于家庭,又屬于國家和社會,一個品行端正,有良好的教育和技能的孩子,成人后會對社會產(chǎn)生積極的作用。斯賓塞同時指出:父母的觀念是家教的靈魂,正確的觀念是正確的家教行動的先導,只有有正確的觀念,才會有積極有力的行動和良好的效果。所以,只有家長“好好學習”,孩子才能“天天向上”。